大神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书库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91章 外放刺史

第91章 外放刺史

  第91章 外放刺史 (第2/2页)
  
  这又是一个黑手套和白手套的哲学问题了。
  
  曹睿点头道:“既然先帝都没处置刘慈,朕也同样不拿过去的事情来罪他。”
  
  目光看向身侧的三名侍中,曹睿面上带笑说道:“辛卿、陈卿、杨卿。”
  
  辛毗和陈矫、杨阜三人连忙拱手回应。
  
  曹睿说道:“校事府的权责,朕现在就从中书省移至侍中寺了。”
  
  “洛阳、邺城、许昌三地的校事,就由三位侍中分别统领。你三人可有要挑选的?”
  
  辛毗抿了抿嘴,刚要说话,陈矫就拱手抢着说道:“臣等为陛下分忧,又岂会挑选职务?陛下让臣等分领何处,臣等自会不负皇命。”
  
  曹睿笑了一声:“陈侍中是这般想的吗?辛侍中和杨侍中呢?”
  
  见惯了皇帝的‘奇思妙想’,辛毗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杨阜刚被升为侍中不久,现在又得了校事之权,哪还会挑三拣四?
  
  辛毗和杨阜都表示没有想法,那曹睿也就顺势分派了下来:“那就这般好了,洛阳校事由辛侍中所领,邺城校事由陈侍中所领,许昌校事由杨侍中所领。”
  
  “孙卿这两日就与三名侍中做个交接可好?”曹睿看向孙资:“三日够吗?”
  
  孙资正用挨着手背的衣袖小心擦着额上的汗,听闻皇帝发问,连忙说道:“莫说三日,一日就够了。”
  
  曹睿点了点头:“待交接完毕之后,孙卿做一任外官吧,中枢待的久了,去外活动活动也好。”
  
  “兖州刺史,尚在中原,离司隶又近。”曹睿笑着看向孙资:“孙卿可还满意?”
  
  刘放与三名侍中的目光都看向了孙资,孙资半坐在椅子上、方才微微弓起的腰背竟挺直了些,神态之间明显轻松了许多。
  
  今日陛下一提到要从中书省剥离校事府,孙资的心中就一直悬着。当皇帝‘兖州刺史’四个字脱口而出之后,孙资这才彻底安心,再也不惧了。
  
  堪称平安落地。
  
  孙资笑着拱手道:“陛下莫要这般讲,为陛下和朝廷效力乃是臣之本分,哪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呢?”
  
  “既然陛下要用臣为兖州刺史,臣到任后一定不负皇恩。”
  
  孙资哪敢不满意?
  
  能得一州刺史,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孙资说话之时,竟不由得想起了好友贾逵。与其在宫中伴君整日提心吊胆,倒真不如外放快活!
  
  孙资这一瞬间,只想到自己这些年的功劳。可对面的皇帝,却完全不是这般想法。
  
  孙资此人才华极佳,否则也不可能与刘放一同执掌中枢机要十余年之久。但和刘放稍有不同的是,孙资在中枢伴随皇帝的言语之间,却有时会夹带私货。
  
  虽谈不上有罪,但也会使人反感一二。
  
  比如,孙资曾在论及曹休和贾逵的纷争时,多有维护贾逵之意。
  
  还有,在吴质回洛阳之前,孙资也数次在言语中对吴质有所诋毁。
  
  曹睿当然可以贬斥孙资,但思来想去,吴蜀大敌当前,曹睿并不想使朝中的人心动乱。
  
  少一些内耗,多一些安稳。
  
  若孙资是个废物,那么贬了也就贬了。但此人的才华着实出众,值此用人之际,以孙资作为一州刺史,也算是人尽其用。
  
  也兼顾朝廷体面。
  
  见孙资领命的痛快,曹睿笑着说道:“孙卿可认识现任的兖州刺史王昶?”
  
  “朕大约记得,你们二人是同乡。”
  
  孙资点头应道:“臣是太原人,早年初次出仕之时,就是本郡司徒王允王公举荐。”
  
  “王昶王文舒也是出自太原王氏,臣也只是在邺城时与王昶有过些许来往,已经数年未见了。”
  
  曹睿说道:“南征之时,朕在寿春见过王昶,此人才学见识都算不错,当年也曾在先帝幕中任职。”
  
  “刘卿,”曹睿看向刘放:“朕将王昶调入中书省,以其领‘中书侍郎’之职,来当刘卿的副手。这样可好?”
  
  刘放面带微笑拱手说道:“陛下此番安排,自然是极好的。王文舒的才学臣早就知晓,让他进中书,正好也能发挥此人的才学。”
  
  曹睿笑着颔首。
  
  其实,曹睿的本意是好的。
  
  孙资夹带私货,不适合再为中书之任,但也称不上是有罪。借着整理校事之时,将孙资外放为官,也是合情合理、人尽其用。
  
  皇帝想给朝廷留几分体面,但臣子们却不是这般想的。
  
  曹睿与侍卫们先回了书房,剩下三名侍中在与孙资坐着交接。
  
  倚到躺椅上之后,曹睿将钟毓唤了过来,让其将此事与西阁、东阁传个话去。(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