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书库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5章 职衔调整

第5章 职衔调整

  第5章 职衔调整 (第2/2页)
  
  曹真解释道:“陛下,这些职衔都是数十年以来,依靠各种规矩和惯例定下来的。”
  
  “此战过后定有封赏,陛下是想借封赏之时一并调整?”
  
  曹睿点了点头:“朕听闻早在汉朝桓、灵之时,朝廷及州郡中并没有今日这般多的职位。”
  
  “就拿凉州三明来说,那个依附党人的西州名将皇甫规,最高也不过是度辽将军、护羌校尉而已。”
  
  “灵帝遣人平黄巾乱时,皇甫嵩不过是左中郎将、朱儁是右中郎将、卢植是北中郎将。这三人领军十余万,也不过是中郎将嘛!”
  
  司马懿这时插话说道:“陛下,皇甫嵩、朱儁、卢植当时的职位确实不显,滥发将军号一事有两个阶段。”
  
  “一则是黄巾平定后,汉廷以这三人功大无以为赏,只能用将军号来酬功;二则是讨董之时,从袁绍开始纷纷册封各地诸侯。自此,将军号才越来越多。”
  
  曹睿说道:“朕明白司空的意思。当下国家尚未平定叛乱,封号将军朕自然不会动。朕要改的是下面这些。”
  
  曹真回应道:“陛下,此事臣颇为清楚,愿为陛下解释一二。”
  
  曹睿点头:“大将军请说。”
  
  曹真答道:“陛下,虽说从一般情况来说,都尉、校尉、中郎将、裨将军、偏将军、再到其上的封号将军,这种次序乃是从低到高的位阶排列。”
  
  曹睿插话问道:“都尉、校尉、中郎将、裨将军、偏将军不都是两千石吗,干嘛要分这么多出来呢?又不是都尉升校尉、校尉升中郎将。”
  
  “朕在军中见到这些武将统兵多少,和大将军所说的位阶次序也没多少关系。”
  
  曹真解释道:“陛下,都尉本是由郡中的郡尉改名而来,而中郎将最早则是以郎官为将、从而彰显朝廷直属的身份。”
  
  曹睿回应道:“既然都尉是郡中之将,现在外军中是不是也有许多都尉?”
  
  曹真点头称是。
  
  曹睿说道:“既然如此,中军和外军中就不得出现都尉一职了,外军中的都尉都改为校尉。都尉一职以后专属州郡所用,州郡中也不得出现校尉。”
  
  “还有,中郎将既然朝廷直属,朕就现在做主了,将中郎将改为校尉或者将军。”
  
  只改些名号而已,又不涉及什么本质的问题,曹真和司马懿也连连表示赞同。
  
  不过,当曹睿提到下一个问题的时候,两人开始同时犯难了。
  
  曹睿问道:“如今军中,刺史、太守、将军都能领兵,朕看是不是混乱了些?大将军、司空,汉制是如何做的?”
  
  曹真和司马懿对视一眼,这次是由司马懿来解释。
  
  司马懿说道:“陛下,汉时太守、刺史也都可以领兵。不过与现在不同,汉时的太守、刺史领兵只在平叛或者抵御异族之时领兵,并不作为常制。”
  
  “自建安时起,各地战乱频仍、民政军事混为一谈,加之自关东诸侯讨董之时纷纷以太守、刺史之名领兵,这些年也就如此延续下来了。”
  
  曹睿叹了口气:“朕知道,这又是个延续几十年的老问题了。不过延续几十年的就一定对吗?假设将军是一定会领兵的,太守、刺史就一定能领兵?”
  
  “朕也知道,往往都是以会领兵之人为边地、边郡的刺史和太守。关键这些知兵的刺史和太守们,难道都擅长民政吗?”
  
  司马懿试探性的问道:“陛下是想将领兵的将军和负责民政的刺史太守分开?”
  
  曹睿点头:“分不开吗?”
  
  司马懿一时语塞,曹真也愣了一下。但两人片刻之后就发现,有什么分不开的?想分开就能分开!
  
  曹睿看到了二人表情的变化:“朕清楚这些制度都和过去的种种往事有关。但对此纠正一二,朕看非但没有坏处,反而还有益处!”
  
  “如果刺史、太守专职民政且不再负责军事,那么各地的州郡兵都由本地的都尉所领。”
  
  “若州郡内部有警,则刺史有权征调都尉平乱。而若到了外战之时,由各地都尉聚集到中军或外军的将军所领,再统一指挥调派,这样岂不效率更高?”
  
  曹真听后点了点头:“臣也以为陛下所言极妙,若如此这般,也不至于出现像现在这样一场大战,几个州的刺史、七八个太守一口气跟着出来,地方行政都无人治理的情况了。”
  
  曹睿轻轻说道:“此事能做成吗?”
  
  曹真斩钉截铁的说道:“必然能成!”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