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书库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92章 东西协调

第92章 东西协调

  第92章 东西协调 (第2/2页)
  
  三十万军队,其中五万是洛阳中军、十万是各郡的兵力。
  
  与中军相对,驻防在边境上的军队被称为外军。外军目前的总兵力其实只有十五万。
  
  雍凉之地有外军二万,河北有外军一万,荆州有外军四万。剩余的八万外军,都布置在扬州及周边各州。
  
  此番曹睿率五万洛阳中军全军南下,加上曹休目前在寿春已经集结的八万外军,这就有十三万人之众了。
  
  若是算上青、徐、扬、豫、兖五州可用的州郡兵,挤一挤还是能挤出来四万左右的兵力。
  
  十七万众,五万中军、八万外军、四万州郡兵,这就是曹睿此次在东南战线能够动用的全部兵力。
  
  但这只是纸面上的数据,真实的兵力计算,恐怕还要少上许多。
  
  寿春城要守吧?合肥城要守吧?水军运输、粮草后勤都需要分兵吧?
  
  野战兵力最多能动用十五万,与上个月曹睿与臣子们在洛阳筹划之时的数字基本相同。
  
  虽然这个数字是大于孙权的‘十万众’的,但是孙权具有占据长江的大便宜,可以沿着江水便捷的东西运兵。
  
  以至于孙权往往可以集结十万人在一个局部战场上。
  
  曹魏的地域人口比孙权占优不少,此时却也只能在扬州出兵十五万。
  
  在现今黄初七年年底的时间点上,不存在什么一路靠着兵力优势强推到底的幻想。
  
  只能是以略多一些的兵力,扎扎实实的排兵布阵,以求决胜于战场之上。
  
  按最理想化的情况来说,十五万对十万,多出一些兵力增加或者减少的事情,往往就会决定天平两端的胜败。
  
  荆州之地共有外军四万,其中江夏的兵力约有一万五千,襄阳的兵力约有两万。
  
  若能在皖城作战之时,从襄阳抽调兵力补充江夏,再让文聘从江夏直接沿汉水威胁武昌。
  
  武昌可是东吴的国都所在!
  
  曹睿看向司马懿说道:“从荆州攻武昌,卿以为可以做到吗?”
  
  司马懿想了一下说道:“从荆州出兵到武昌,此事固然可行。”
  
  “但若陛下在寿春,而骠骑将军在襄阳,战场瞬息万变、但传讯往往不及时。”
  
  “如何确保荆州出兵武昌可以与陛下出兵皖城同步,臣以为这是一件最难的事情。”
  
  一旁坐着的黄权此时也开始发言:“若骠骑将军早到了武昌,很可能孙权就不准备在皖城用兵、全军从皖城转头攻向武昌。”
  
  “若骠骑将军晚到武昌,那么对扬州战事也帮不到什么忙。”
  
  “最好两地能够同一时间交战,如此才能使得孙权首尾不得相顾。”
  
  曹睿说道:“这也是朕忧虑的所在。不过荆州一处,朕以为若是能对扬州战场产生帮助当然是好的。若来不及协调,也是难免之事。”
  
  按照目前的军事格局,曹魏全据淮水、东吴全据长江,曹魏和东吴两家在淮水与长江之间的合肥-濡须一带拉锯。
  
  由于没有沿江的地域可供船只建设和停靠,在扬州方向很难挑战吴军的水军。
  
  但在荆州这边,襄阳可是有船的,至少有五百艘!
  
  “司空,替朕拟旨快马传给骠骑将军。让他那边好好筹谋一下,若是南下江夏,能够出动多少船只兵力。”
  
  司马懿随即领命。
  
  曹睿其实颇为喜欢目前众臣子讨论的氛围。
  
  换句话说,以司马懿为首的六名才智之士,伴于自己身边参谋军事,让曹睿生出了一种自己也有了一个‘总参谋部’的感觉。
  
  所谓的朝廷,只是一个处于都城之中,围绕皇帝形成的执政中枢罢了。
  
  如今皇帝率中军离开洛阳南巡,由于这种地理上的阻隔,自然而然的将朝廷分为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如今是由卫臻所领,留在洛阳负责国家政务正常运转,并且为前线战事统一征调物资。
  
  第二个部分如今由皇帝自己所领,乃是决定军国大事的决策中枢。这个部分现在是处于陈留城中,过几日会到谯县,再过几日则会到达寿春。
  
  决策和执行分开,将决策又牢牢围在皇帝自己身边。如今的曹睿,实际上是通过对吴的战事,强化了皇帝身边的权利。
  
  司马懿、刘晔、辛毗、黄权、陈矫、蒋济。
  
  这几人如今长随在皇帝身边,是不是应该给他们这六个人的‘机构’,取个名字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