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书库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91章 出使蜀汉

第91章 出使蜀汉

  第91章 出使蜀汉 (第1/2页)
  
  就在魏国皇帝曹睿动身南巡之时,孙权在武昌也没闲着。
  
  三国鼎立已有数年,魏国在北,在天下十三州里占据九州之地。
  
  吴国在东南、蜀国在西南,统共占据四州之地。
  
  虽说这只是一个大略的划分,若论及细节之处,吴国的扬州、荆州的北部部分在魏国手里。但无论如何,魏国国力比吴蜀两国加起来还是略胜一筹的。
  
  如今孙权有意以周鲂诈降为契机向魏国用兵。刘备死了也没几年,如今蜀汉的态度尚不十分明朗。西边这个邻居的态度,也是孙权不得不需要考虑的因素。
  
  孙权此人多年以来,对蜀汉时战时和。但若要用一句话来粗略概括一下,可以称之为‘短视的实用主义’。
  
  孙、刘两家自赤壁起开始联合抗曹,但联盟彻底毁于孙权派吕蒙攻击关羽。刘备举国东征之后,孙刘或者吴蜀两国的关系已经降到了谷底。
  
  刘备东征败于夷陵之后屯兵白帝城。在曹丕第一次三路伐吴之时,还未下线的刘备甚至给陆逊写信嘲讽:“魏兵已在江陵,若我再东征一次,将军你觉得如何?”
  
  孙权当时的确与刘备请和了。但并不是两家之间你好我好这种请和,仅仅只是停战罢了。
  
  所谓否极泰来,蜀汉这边在刘备逝去之后,‘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诸葛亮先后两次派邓芝出使东吴,孙权也派张温出使蜀汉。孙权的试探以及诸葛亮的善意,这些都是促使吴蜀和睦的基础。
  
  如今孙权将要动兵,于是派遣张温第二次出使蜀汉。
  
  从武昌出发,沿着长江一路西行,路过江陵之后,若是再穿过陆逊负责的西陵防区,就可以抵达蜀汉了。
  
  吴国,西陵城中。
  
  陆逊正坐于府内读着文书,这时府中吏员傅庆走了过来,拱手行礼后说道:“禀君侯,大王从武昌派到蜀汉的使者张温,现在已至西陵城中。”
  
  陆逊放下文书后眉头微皱:“吴王又派张温去蜀汉了?张温可曾携带什么文书?”
  
  傅庆回应道:“属下已经问过,张温带着大王给蜀汉诸葛亮的书信。”
  
  陆逊好似不经意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把大王给蜀汉的文书拿过来,我要亲自看上一遍。”
  
  傅庆领命后告退。
  
  自上次蜀汉的邓芝出访东吴之后,东吴和蜀汉就建立起了沟通渠道。
  
  蜀汉自是诸葛亮秉政,但如果每次都是孙权给诸葛亮写信、或者诸葛亮给孙权写信,这个地位根本就不对等。
  
  于是孙权想了一个主意。
  
  凡是日常需要与诸葛亮沟通之事,孙权就命陆逊来与诸葛亮直接沟通,而且还刻了一个孙权的印绶放在陆逊这里。
  
  若是有什么重要之事需要孙权和刘禅、诸葛亮说的,就将书信从武昌发到陆逊所在的西陵,当然也要经过陆逊的阅览。
  
  如果陆逊发现信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更改,那么陆逊无需请示孙权,可以自己直接修改后盖上孙权的大印,直接发往蜀汉即可。
  
  因此陆逊听闻张温带着孙权的书信即将前往蜀汉,就自然而然的让吏员去将书信拿到这里来。
  
  毕竟此事已成惯例了,陆逊也没有多想。
  
  半晌之后,陆逊听见傅庆急匆匆的走到堂前,却在进来的时候有所迟疑。
  
  陆逊问道:“是因何事疑虑?”
  
  傅庆答道:“禀君侯,恕属下无能,没能从张温那里将书信要来。甚至、甚至张温还口出狂言,话语中似乎对君侯有所不忿。”
  
  自从统率军队在夷陵击败刘备之后,陆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证实、个人威望也日渐增加,就连吴王孙权也都对陆逊客客气气。
  
  陆逊问道:“张温说了什么?”
  
  傅庆吞吞吐吐的说道:“张温说,他带的可是吴王书信,君侯有何资格能看?”
  
  陆逊已经很久没见过有人对自己出言不逊了,顿时有些说话时带了些怒意:“匹夫怎敢如此?把张温带到我这里,我要亲自问他。”
  
  傅庆领命而去,过了一会,两名甲士一左一右从后推着张温过来。
  
  陆逊盯着张温的脸:“我还以为是谁在说我的坏话,原来是与我同郡的张惠恕啊。”
  
  同名同姓之人颇多,比如黄巾贼里有一个张梁、东吴夏口军中也有一位小将张梁。昔日刘表麾下有一将领张允,东吴也有一名以轻财重义闻名的张允。
  
  昔日孙权的父亲孙坚,曾经是汉朝大臣张温的属下,今日陆逊面前之人,名字也叫做张温。
  
  有趣的是,这个‘张允’,正是这个‘张温’的父亲,正是来自于东吴大族‘顾、陆、朱、张’中的张氏一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