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书库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一百二十九章 杀机、感慨!老朱的震惊!

第一百二十九章 杀机、感慨!老朱的震惊!

  第一百二十九章 杀机、感慨!老朱的震惊! (第1/2页)
  
  大殿内的气氛十分平静。
  
  波澜不惊。
  
  或许只有两名当事人才知道,就在刚才,姚广孝已避开三次杀身之祸。
  
  第一次是进殿之时。
  
  若他不能默念佛经,则假和尚之罪坐实,老朱非杀他不可。
  
  和皇帝陛下一起念佛经,可不是简单的听一句,念一句。
  
  而是必须同声同语。
  
  若非对那篇佛经烂熟于心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第二次则是老朱问他不求权势富贵,又求什么的时候?
  
  皇帝陛下责问的是姚广孝帮朱允熥做事的动机何在?
  
  若是说不出一个让老朱满意的解释,那便是心怀叵测,姚广孝也必死无疑。
  
  最为凶险的,还属第三次。
  
  老朱问他有什么治国良方,准备如何治国?
  
  表面上看起来是皇帝陛下在虚心求教,但这恰恰是老朱杀心最重的一次。
  
  治国权柄,只有皇帝才能掌握。
  
  其他辅政大臣,可以在皇帝问询的时候,向皇帝提出建议。
  
  除此之外,若再有其他想法,便是非分之念。
  
  这不是所有皇帝的观念,因为有许多皇帝并不这么认为。
  
  但这却是老朱的想法。
  
  帝王权柄,不容外人插手。
  
  老朱才会连丞相都废掉,并宣布永不再设。
  
  若姚广孝真提出什么治国良策,要如何如何治国,一、二、三……等等。
  
  那不管他说得多么有道理,下场都只有一个——死!
  
  因为在老朱眼中,这就是老和尚潜伏朱允熥身旁,蛊惑大明将来的皇帝,按自己的理念治理天下的铁证。
  
  这是试图窃取天子权柄!
  
  对这种人,唯有杀无赦。
  
  也无怪老朱有如此之重杀心。
  
  自古明君,对道士僧人进入朝堂,都十分警惕。
  
  当初元末大乱,与元顺帝宠信番僧,有着极大的关系。
  
  前朝殷鉴不远,老朱当然不允许朱允熥身边,也出现一个“蛊惑”他的“妖僧”。
  
  这是老朱的逆鳞,触之则死。
  
  但姚广孝说自己没有任何治国良策,只听吴王殿下的命令行事,才因此而化险化夷。
  
  可真正让老朱完全放下杀心的,还是后面那一番“孤臣论”。
  
  朝堂上有武将,有读书人,他们可以拉帮结派,他们之间有天然的同盟。
  
  但姚广孝是一个和尚。
  
  有吴王宠幸,他便可以权势滔天。
  
  反之,若失去宠幸,朝堂上任何一名官员,杀他都有若杀一只鸡那般简单。
  
  这样的人,对皇权不构成任何威胁。
  
  就好像太监天生只能依附皇权而存在。
  
  但太监不止一个,太监有很多。
  
  太监之间还能相互结为盟友。
  
  可姚广孝一个和尚,孤身一人,确实什么都做不了。
  
  历史上,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也是和尚。
  
  武则天宠幸他,薛怀义便权倾朝野,威震天下。
  
  宰相见了,也要向他行礼。
  
  可事实上,因为薛怀义在朝堂上并没有任何根基,一旦失宠,朝廷官员杀他不费吹灰之力。
  
  姚广孝这番话,并无半句虚妄之言。
  
  纵使是历史上的黑衣宰相,因助朱棣起事而权力达到巅峰,也始终没有根基。
  
  所有的权力,都只来自于帝王的宠幸。
  
  既是孤臣,能为吴王所用却不会对吴王造成任何威胁,老朱当然不必杀他。
  
  “熥儿确有识人之明!”
  
  姚广孝刚才在回答中,特意着重讲述这一点,足见他也看出了皇帝陛下的言下之意。
  
  此人之聪慧,由此可见一斑。
  
  老朱仰望上方佛像,轻叹道:“咱承天命已有二十几年,一直担心治理不好国家。”
  
  “每日勤勉处理朝政,不敢有半分懈怠之心,只想着为天下苍生做点有用的事。”
  
  “可是咱出身贫寒,小时候读的书少,没有古代明君那般渊博的知识。”
  
  “虽然咱已经竭尽全力行善政,避免恶政,可终究还是差得远啊!”
  
  “熥儿就不一样了。”
  
  “熥儿这般年少,就已有傲视古今,俯瞰天下之才。”
  
  “治国理政,得心应手,如烹小鲜。”
  
  “大明江山交到他的手中,咱很放心。”
  
  “咱老了,只想平平安安度过人生中最后的几年。”
  
  “以后的朝政,咱都不会再管了。”
  
  “熥儿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吧。”
  
  姚广孝听老朱说着,却是眼观鼻,鼻观心,宛如石头一般,不做任何反应。
  
  老朱并不是在向他问话,而是自我发感慨,姚广孝当然不会多言。
  
  佛殿内变得安静无比。
  
  过了一会儿,老朱又开口道:“《大明日报》现在是你在负责吧?”
  
  “是!”姚广孝应声。
  
  “办得不错!写的东西,咱很喜欢。”
  
  老朱拿起一份当天的《大明日报》,指着头版头条上连载的洪武大帝传奇道:“咱年龄大了,年轻时候的事,很多都记不太清了。”
  
  “你们能搜集到当年的人和事,在报纸刊登出来,是大功一件!”
  
  “咱这一生,从一介平民做到天子,也算是波澜壮阔。”
  
  “这可不是咱吹牛,古往今来,似咱这般出身贫寒的皇帝,也就咱一个了吧?”
  
  “朝堂上的大臣,只知道说咱是天纵之资,英明神武,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马屁拍得咱都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