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书库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66章 理圣朱熹

第366章 理圣朱熹

  第366章 理圣朱熹 (第2/2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的朱熹还真是腾达了。”
  
  “但好景不长,敌方的韩侂胄暗中发力。”
  
  “让谏官上书宋宁宗,赵汝愚是以宗室居相位不利于社稷。”
  
  “如此几次后,赵汝愚最后竟遭贬官外放,不久后暴病去世。”
  
  朱棣:朱熹一生辞官27次,其实都怪南宋朝廷太软弱。
  
  无论是朱熹的生父还是义父,他们的言传身教都让朱熹从小就培育了爱国情怀。
  
  所以,朱熹在儒家功底日渐深厚的同时,也越来越坚定了抗金思想。
  
  因为朱熹的亲生父亲,就是因为反对议和而被贬官,随后抑郁而终。
  
  朱熹的义父刘子羽,也曾经是南宋一名抗金名将。
  
  因为多次反对秦桧投降而遭到打击,最后辞官。
  
  朱熹19岁那年考中了进士,从此进入了南宋的官场。
  
  当时只是一个九品小官,但是在外名声响亮,引起了宋高宗的注意。
  
  于是宋高宗召见朱熹进京面圣,但朱熹称病辞了。
  
  后来,朱熹拜在理学家李侗的门下,过了一段时间的自由生活。
  
  宋高宗禅位,掌权后的宋孝宗的治国方针与前人不同。
  
  宋孝宗希望一改过去对金兵的软弱态度广开言路,于是朱熹就上书请求入京见圣。
  
  朱熹对皇帝强调抗击金军是唯一出路,但是新皇帝却依然向金兵俯首称臣,割地赔款。
  
  失望之余,朱熹又一次辞官而退。
  
  后来,朱熹被各方举荐,宋孝宗想让他入京为官。
  
  但朱熹以母亲逝世,守孝三年未终而辞退。
  
  三年之后,朱熹的丁忧期满。
  
  朝廷又一次派人召见,但朱熹以俸禄太低为理由辞官。
  
  此后朱熹又拒绝了几次朝廷的邀约,但实在怕别人心生闲话,于是就勉强接受了宋孝宗提拔他为秘书郎的命令。
  
  但朱熹没过多久又请辞退,回乡教书育人去了。
  
  朱熹一生当中辞官27次,其中一次不退,再辞一次。
  
  甚至假借生病为理由,也要辞官。
  
  就这样,朱熹在南宋的官场中沉浮进退了50年。
  
  因为多次辞官,朱熹从政的时间断断续续。
  
  但也有二十年之久,在官场上也做了许多为国为民的大事。
  
  朱熹辞官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德不配位,或者没有治国能力和理想。
  
  与之相反,朱熹拥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一生中最大的理想就是抗击金军,国家富强。
  
  但那时的统治者是南宋软弱的皇帝,与朱熹的观点并不一样。
  
  南宋的朝廷面对金朝大军,屈辱忍让。
  
  甚至在金军一举入侵的时候,换个都城,继续安逸的生活。
  
  对于软弱的朝廷,朱熹有深厚的失望。
  
  于是朱熹再也不想与这朝廷有任何的牵扯,他看不惯政治场上的一片腐朽。
  
  于是朱熹另辟蹊径,用一生的经历来著书育人,并且潜心改造儒学。
  
  从朱熹的一生中,他看到了一个为国为民的爱国者。
  
  朱熹的一生可以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可以拥有荣华富贵。
  
  但却不愿沉沦在黑暗中,于是多次辞官归隐。
  
  但又因为自己的才华,多次被旁边人举荐。
  
  虽然南宋的命运最后让人惋惜,但朱熹的这种爱国精神却始终影响着世人。
  
  “由于朱熹是赵汝愚引荐入朝的,因此上位后的韩侂胄首先打击的对象便是朱熹。”
  
  “凡与他意见不合者都被称为道学之人,而后竟发展到只要是给赵朱二人说情辩护的一律以道学的罪名打成逆党。”
  
  “斥道学为伪学,科举考试中,稍涉义理之学者,一律不予录取。”
  
  “为了避开权臣韩侂胄的逆党之祸,朱熹和一干好友来到了黎川县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所作的一首诗文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这一事实,比喻一个人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然而,这样一个道学家在晚年却被人说成是伪君子。”
  
  “公元1196年,监察御史弹劾朱熹罪状时。”
  
  “除了给朱熹带上不敬朝廷的帽子之外,更有杀伤力的是说朱熹在为人的作风上有相当大的问题。”
  
  “一是,朱熹取尼姑为宠妾。”
  
  “二是儿子已经死了,在没有外来原因下儿媳竟然还怀孕了。”
  
  “从这两个事件的本身来分析,朱熹是绝对不会做的。”
  
  “但当时朝廷对此案件发布的信息是,朱熹已经承认自己上述的数条罪状,而且还说要悔过自新。”
  
  “如此一来,朱熹是一个伪君子。”
  
  “所宣扬的以存天理灭人欲为纲领的理学,那压根就是伪学。”
  
  “公元1200年,时年七十一岁的朱熹在经历了多年的庆元党禁运动中病逝。”
  
  “虽然有反道学的当权者压制,但参加葬礼的仍有千余人之众。”
  
  “不久后,韩侂胄在和李皇后一党争权时逐渐失利,对朱熹等人也有了平反。”
  
  “公元1207年,韩侂胄一党彻底失败后被杀。”
  
  “朱熹进一步得到了平反,赠太师,追封徽国公。”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后来的元、明、清三朝影响极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之人,也被誉为中华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崇祯:朱熹面对弹劾为什么不抗争,这是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监察御史弹劾帝师朱熹,列出十大罪状,其中的内容令人瞠目结舌。
  
  有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等罪名,甚至还有纳尼姑为妾等绯闻。
  
  一石激起千层浪,唾沫星子几乎要把朱熹淹死。
  
  吐槽的人,说朱熹假道学。
  
  拆台的人,骂朱熹伪君子。
  
  落井下石的人,痛斥朱熹伤风败俗。
  
  最令人不能容忍的一条,是朱熹为老不尊。
  
  儿子去世,寡居的儿媳妇却意外怀孕了,有翁媳扒灰的嫌疑。
  
  还有说朱熹在外做官期间,贪色好淫。
  
  引诱两个尼姑纳为小妾,经常带在身边招摇过市。
  
  由此监察御史建议宋宁宗,为严肃国法政纪,将朱熹斩首示众。
  
  当时,外戚韩侂胄把持朝政。
  
  这次所谓的弹劾朱熹案,仅仅是韩侂胄导演庆元党案大戏的一个缩影。
  
  两个派别为了权力之争,进行个人攻击。
  
  通过反对伪学,除掉政治对手权臣赵汝愚。
  
  韩侂胄最终赢得胜利,宋宁宗准奏,诏令赵汝愚贬到永州。
  
  朱熹罢官回乡,同时严禁传播道学。
  
  将传播者视为伪学逆党,受牵连者有数十人。
  
  事件发生之后,朱熹给皇帝的奏章中,承认了一系列罪状,而且还说要改过自新。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朱熹的所谓罪状。
  
  其实是韩侂胄一伙人捕风捉影,故意栽赃陷害。
  
  朱熹晚年为躲避政敌陷害,离开家乡,隐居在一处寺庙。
  
  为后世所不解的是,朱熹为何没有申辩,为何要承认罪状。
  
  如果此事属于无中生有,为韩侂胄捕风捉影,捏造的绯闻。
  
  那么,朱熹为何要上表主动承认呢。
  
  如果说是迫于皇权,为保命之举,才出此下策。
  
  但这似乎又与朱熹的行事风格,以及秉持的儒家思想大相径庭。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朱熹抑郁而终后,朝廷严禁士大夫前往祭奠。
  
  可是本是朱熹政敌韩侂胄的学生,爱国诗人辛弃疾却不远千里前往祭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