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书库 > 文豪1978 > 第569章 一时美谈

第569章 一时美谈

  第569章 一时美谈 (第2/2页)
  
  回到香江后,陶玉书立刻便投入了工作当中。
  
  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星空卫视仅仅是在打造几档高质量综艺节自这一块上,就烧了2亿港元。
  
  但带来的结果也是喜人的,如《亚洲偶像》《百万富翁》《智勇大冲关》等几档综艺节目均取得了绝佳的收视成绩。
  
  不仅带动星空卫视的广告收入节节攀升,更让电视台在香江、湾岛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年前英国ITV联系星空卫视要购买《亚洲偶像》的版权,谈了两个月,
  
  双方达成了一致,但ITV并非是从星空卫视直接购买《亚洲偶像》的版权。
  
  陶玉书又成立了一家名叫巨匠的版权代理公司,将星空卫视的节目版权代理交给了这家巨匠公司,再由巨匠公司向ITV出售节自版权。
  
  而陶玉书之所以会这么做,也是为了长远考虑,未来星空卫视将会有大量的国际版权交易,如果都以电视台为交易对象,机构必然臃肿,且效率低下。
  
  把所有事都交给版权公司,可以大幅提升版权运行效率和资源整合的优势。
  
  取得了星空卫视的节目版权后,巨匠公司也并非仅仅收个版权费,这家公司会将节目内容以「节目模式宝典」的形式记录下节目宗旨、操作流程、
  
  舞美灯光等所有细节。
  
  然后再联合星空卫视派出人员,与ITV共同参与《英国偶像》(英国版《亚洲偶像》)的整个制作过程。
  
  整个版权出售过程,可以说是一次保姆级别的节目制作教程。
  
  按照国际惯例,节目的模式费用占节目整体制作费的5%左右,《英国偶像》投资在800万英榜。
  
  因此,需要向巨匠公司支付一笔600多万港元的节目模式费用。
  
  这笔钱看起来不算多,但却是个好的开始。
  
  节目模式合同的有效期是三年,每年续约一次,续约价格由双方谈判确定。
  
  XE
  
  更多的主动权和利益。
  
  除了《亚洲偶像》版权的出售,ITV也在和星空卫视谈《百万富翁》的节目版权,不过如今《英国偶像》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双方谁都没有看急。
  
  星空卫视的发展伴随着几档综艺节目的成功走上了正轨,陶玉书又将精力放在电视剧的制作上。
  
  星空卫视现在才刚刚有了起色,为了求稳,她将自光标准了金庸这个华语通俗文学的扛把子人物。
  
  计划以金庸原着,香江资金和制作团队,内地取景合拍的模式,制作一批高质量电视剧,电视剧名单包括了《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四部作品。
  
  这几部是金庸作品序列当中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二十多年来也不止一次被影视化,但依旧经久不衰,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有看不小的影响力。
  
  为了这四部电视剧的拍摄,星空卫视投入了8000万资金,消息一出,立刻登上了香江各大娱乐报刊的头条,影视行业文是一片震动。
  
  在亚洲地区,香江的电视行业算是很发达的,但受限于市场规模原因,
  
  节目投入历来都比较小。
  
  尤其是无线一家独大,邵老板又是个铢必较的性子。
  
  拍电视剧搞一堆假山假水,服装道具循环利用,电视剧的单集制作成本却仅有10~15万港元。
  
  集数少一点的电视剧两三百万投资,集数多一点的也就是五六百万投资星空卫视花8000万港元拍四部金庸电视剧,一共才180集,集均制作成本高达近45万港元。
  
  是无线电视台制作成本的三倍还不止,堪称业界良心。
  
  影视影业的震动是在于,四部投资巨大的电视剧前后开拍,必定惠及许多从业人员,在这些人看来,林太简直就是香江影视行业的活菩萨。
  
  在市民阶层,大家的观感很简单,投资大,剧集质量肯定高,光是大陆取景这一点就足以吊打无线电视台的剧,因而许多市民对于星空卫视的这几部武侠剧倍感期待。
  
  回到香江忙碌了一周多时间,时间一晃已是3月末。
  
  3月26日,《深圳特区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报道,将老人家自1月份南下一路的言行总结发表,引发了全国轰动。
  
  老人家的南下之行之前一直在保密,只在小范围内流传,始终没有见诸报端。
  
  《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具有十足的象征性意义,连香江的各大媒体也参与其中,接连不断的进行报道。
  
  「林生对这次老人家的南下之行如何看?」
  
  「那篇报道的题目写的很好,‘东方风来满眼春」。
  
  金庸微微颌首,「春天确实到了!纵观历史,中国强盛的根源,离不开‘开放」与‘改革’这两个词。」
  
  「先有一段社中E
  
  死亡的痛苦时期,而后不断融合、壮大。
  
  春秋战国的混乱演进为秦汉的大统一,五胡十六国的大混乱演进为隋唐的大统一,五代十国、辽金元和宋朝的长期战争再演进为明清的统一。
  
  与今天的情景何其相似,历史确实有其玄妙之处,所以古人说以史为鉴。」
  
  「林生所言甚是。」金庸说道。
  
  杭州酒家内,如同三年前寻求收购明报集团时几乎相同的场景,林朝阳夫妻俩与金庸相对而坐,交谈甚欢。
  
  当初在收购明报集团时,金庸曾和陶玉书达成过君子约定,继续担任明报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为公司的顺利交接稳定军心。
  
  如今三年之期将到,金庸也将彻底放下明报的担子,颐养天年。
  
  「卸下了明报的重担,查先生打算做点什么?」陶玉书问。
  
  金庸笑着说道:「牛津大学的圣安东尼学院邀请我去做访问学者,我中学时就曾梦想过能到牛津或是剑桥去读书,本以为此生无望,没想到耳顺之年竟又有了机会。」
  
  「去当个教授,以您的学识绰绰有余。」陶玉书恭维道。
  
  金庸摆摆手,「林太说笑了。自家人知自家事,我做了一辈子的新闻,
  
  写了半辈子的,若说写、写社论,我很有自信,可做学问———”
  
  他摇了摇头,说道:「我这点学问,实在做不了什么。偏偏又有这个情结在,不去又觉得可能是终生遗憾。」
  
  一顿饭吃完,宾主尽欢。
  
  「多谢林生、林太的款待。」
  
  「查先生客气了!」
  
  「那——”以后明报就交给二位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金庸站在杭州酒家的门口,朝林朝阳夫妻二人拱了拱手,仿佛他书中的人物那样「查先生慢走!」
  
  陶玉书目送金庸上了汽车,表情略显惆怅,
  
  「无论是什么人,取得过什么样的成就,在时间的面前都没有区别。」
  
  林朝阳有些意外的看着她,不知道一向雷厉风行的陶玉书今天怎么突然感慨上了。
  
  「要不你也学学查先生,解甲归田?
  
  怅然的气氛被破坏,陶玉书白了他一眼,「他多大?我多大?我退休了干什么,每天在家里跟你大眼瞪小眼吗?」
  
  「瞧你这话说的,好像我每天游手好闲一样!」
  
  陶玉书用眼神质问他:不是吗?
  
  林朝阳脸色微微尴尬,岔开话题,「那什么-晚上没事,我请你去看个电影吧。」
  
  陶玉书笑一声,「就请我看电影?」
  
  林朝阳挑了挑眉,「晚上我再给你个惊喜!」
  
  「没正形!」陶玉书娇嗔了一句。
  
  翌日,明报企业发布公告宣布:查良镛先生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一职。
  
  这一决定也代表了明报企业从此结束「查良镛时代」,正式步入「陶玉书时代」。
  
  当天《明报》发表了金庸的对明报全体同仁以及读者的告别信,
  
  「.—·自从我公开表示要退休后,连林太在内一共有十一个机构向明报集团探询过收购或参股的可能。
  
  我一个个郑重研究,有时还请获多利等着名财务公司分析对方的提议条件。
  
  但第一,我不想将明报集团卖给外国公司;
  
  第二,我不希望收购《明报》的机构纯粹从生意出发,而不是对新闻事业有一种奉献精神与责任感。至于某些我怀疑具有政治目的的探盘者,根本没有对之作任何回应。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交往和了解,我觉得林太的经营管理才能令我十分佩服,正是巩固与发展明报企业的理想人才,同时她对新闻事业具有热诚,是非常难得的性格。
  
  她出的价钱不是最高,连第二、第三高也不是,但我很乐意将《明报》
  
  的控制股权交在她手里。
  
  这是长期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性的‘价高者得」「
  
  与林太交往数年,倾谈大计,投机万分。能在归隐之际,遇到她这样的接替者,对我和明报企业而言,都是一种幸运。
  
  只盼林太能够带领明报企业走向更高的成就。,
  
  金庸在告别信中回忆了这几年来的心路历程,内容情真意切,引来了许多同仁和读者的共鸣,同时也高度称赞了陶玉书这位明报企业的新主人。
  
  公司股权易主早已在三年前就确定,如今顺利的完成新老交替,令外界对明报企业今后的发展也多了几分信心。
  
  这天傍晚,陶玉书又特地在深水湾乡村俱乐部设宴招待明报企业高层人员,但她本人却没有出席,这场宴会是为了金庸和明报企业的老相识们准备的。
  
  如此举动,让许多因为金庸离去而感到忧虑的明报管理人员心安了不少。
  
  在此之后,陶玉书成功接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一职。
  
  她和金庸这场由商业收购起,互相欣赏、成就的精诚合作也被香江商业界传为一时美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