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书库 > 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 第286章 李成桂的自信

第286章 李成桂的自信

  第286章 李成桂的自信 (第2/2页)
  
  “冲过去!”
  
  明军将士们的精神都亢奋到了极致,个个都是虎背熊腰的壮汉,他们挥舞着钢刀,嗷嗷叫着猛冲过来。
  
  城墙之上,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明军的弓箭手与火铳手也跟上来了。
  
  “传令下去,集中火力攻击敌军密集处,务必打乱他们的阵型!”
  
  弓箭手和火铳手们开始居高临下给开始迫近城下的同袍持续提供火力支援,密集的箭雨与弹雨不断倾泻在高丽守军之中,削弱了他们的抵抗意志。
  
  一轮轮猛烈的射击之后,高丽军的阵型终于出现了混乱,明军将士们抓住这一机会,发起了更为猛烈的冲锋。
  
  明军将士们也的确是精锐之师,他们从城墙的一段一路猛攻,很快便突破了高丽军的防御,终于,在一番苦战之后,明军成功突破了高丽军的防线,逼近了转锦门。
  
  然而,他们刚刚从城门来到控制千斤闸的地方,迎接他们的,是一波令人恐惧的床弩箭矢。
  
  不,这根本就不是箭矢,说是短矛,可能更合适一些。
  
  明军将士顿时人仰马翻,有的被射死,有的倒在地上哀嚎。
  
  不过街道上摆的床弩,也无法阻止明军的推进,只能是暂时缓解高丽军的颓势罢了。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打开城门之际,一股更为强大的阻力挡在了他们面前——那是一道由高丽义兴亲军左卫精锐士兵组成的防线。
  
  这些士兵身穿重甲,手持长斧,眼神中透露出死战到底的决心。
  
  他们知道,一旦城门失守,整个平壤外城很快都将落入明军之手,因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这道防线。
  
  “杀!”高丽将领高声呐喊,他的声音激励着士兵们奋勇向前,然而面对明军如潮水般的攻势,他们的抵抗显得愈发艰难。
  
  就在前方浴血拼杀之际,高丽军的后方却乱做一团。
  
  一个校尉急匆匆跑了进来,禀报说道:“李帅,城中出现了许多叛贼,他们试图夺取其他城门!”
  
  李和冷哼了一声,道:“这些不肯归附王上叛贼。”
  
  不过李和表面上并不慌张,他只是吩咐道:“咱们有城墙可倚靠,岂是那么容易被从内攻破的?传令下去,派兵在城内剿灭那帮叛贼。”
  
  小校领命而去,不久之后,城里涌出许多高丽军,他们冲向了外城的东城区和南城区,准备清除叛军。
  
  这些所谓的叛军,自然就是高丽不肯归附于李成桂的力量了。
  
  幸好,明军之前没有屠安州城。
  
  不然的话,真就没人敢帮明军了。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大明手里捏着高丽恭让王世子,正统性可比李成桂强多了。
  
  而在平壤这种旧贵族和士大夫实力较为聚集的地方,出现跟明军配合的自发内应,其实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随着城内叛军的突然出现,平壤的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高丽军不得不分兵应对,这无疑削弱了他们对明军主力的防御力量。
  
  朱雄英与蓝玉站在远处,冷静观察着战场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一新出现的机会。
  
  “看来,我们的运气不错。”朱雄英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对蓝玉说道,“叛军的出现,或许会成为我们攻破平壤的关键。”
  
  蓝玉点头赞同:“李和现在腹背受敌,我们的机会来了。”
  
  “传令下去,让各部队抓住时机,加速推进,务必在敌军内部双方缠斗之时,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命令迅速传达至全军,明军将士们精神为之一振,他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士气顿时更加高昂。
  
  此时的高丽军正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要抵挡明军的猛烈攻势,另一方面又要分兵镇压城内的叛军,他们的防线在明军与叛军的双重夹击下开始摇摇欲坠。
  
  “稳住!都给我稳住!”李和在城楼上大声咆哮,试图激励士气,但他的声音很快被战场的喧嚣所淹没高丽将士们虽然拼尽全力,但在巨大的压力下,防线还是逐渐被明军撕开了一道口子。
  
  明军如潮水般涌入缺口,与高丽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转锦门附近的战斗尤为惨烈,双方将士的鲜血染红了城墙,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明军终于突破了高丽军的最后一道防线,成功占领了转锦门,他们迅速清除门后的障碍物,打开了城门,为后续大军的入城铺平了道路。
  
  随着城门的轰然开启,明军如潮水般涌入平壤外城,他们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城内的重要据点,将高丽军逼入了绝境。
  
  李和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内四处燃烧的火焰和混乱不堪的景象,心中充满了绝望。
  
  他知道,平壤的失守已成定局。
  
  如果没有这些叛军,或许他能凭借着四重城池的结构节节抵抗,不断固守。
  
  但眼下,内部已经崩溃了,没有任何继续固守的机会。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最好的办法就是突围。
  
  李和命人同时打开了外城的数个城门,率领部队开始突围。
  
  明军在总兵力上优势不明显,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攻城,所以并没有,或者说也没能力把四面都包围起来。
  
  因此,无法参与攻城的明军骑兵,由燕王朱棣率领,采取了堵南面,在东西两面放部分游骑的办法。
  
  这样理论上来讲,只要敌人出逃,南面的骑兵总能反应过来。
  
  但外城里有着大量的高丽骑兵,而且城门控制在他们手里,所以,李和采取了更机灵的办法——分兵同时突围。
  
  这样,虽然注定会损失其中的一路,但是总能保全剩下的骑兵。
  
  因此,在突破了城外游弋的明军骑兵的阻拦后,义兴亲军左卫还是有一万多骑兵撤了出去。
  
  但是绝大多数高丽军队,以及他们在平壤城囤积的海量辎重,都无法撤走了。
  
  随着李和的撤退,平壤城内残余的高丽军士气更是跌至谷底,明军趁机发起全面进攻,将残余的高丽守军逐个击破。
  
  一名斥候匆匆跑来,单膝跪地禀报战况。
  
  朱雄英闻言,眼神一凛:“传令下去,务必全歼城内高丽军,不让他们有喘息之机,同时,请燕王率骑兵主力追击李和残部,务必将其彻底消灭。”
  
  用了两个多时辰的时间,城内才算初步恢复了秩序。
  
  平壤城内,明军开始着手接收城池,安抚百姓,士兵们有的负责清理战场,有的则协助救治伤兵。
  
  接到战报,开京内的李成桂脸色凝重,沉默不语。
  
  在他旁边,先回来的李之兰跪在地上请罪。
  
  “是我等失职,丢了平壤。”
  
  “末将愿意戴罪立功,带兵打回去!”李之兰低着头说道。
  
  李成桂叹息了一声,缓缓站起,走到了李之兰面前。
  
  他拍了拍李之兰的肩膀,道:“不怪你。”
  
  李之兰一怔,旋即嚎啕大哭。
  
  这支以义兴亲军左卫为主力高丽军,可以说是北线防御的重要力量,但如今三万人出征,只逃回来一万多人,还是在守城的情况下.说实话,就是李成桂当场暴怒杀了他泄愤,李之兰都没二话。
  
  毕竟,义兴亲军,是李成桂从戎二十年攒下来的家底。
  
  这些部队,跟他打过红巾军,打过蒙古人,打过日本倭寇这才是李成桂真正能够成为王的理由。
  
  “谢王上体谅。”
  
  李成桂看了看殿外的夜幕,喃喃自语:“天命何在?”
  
  旁边的郑道传汇报道:“王上,臣已经查明,那朱雄英乃是明国洪武皇帝的嫡长孙,如今被封为吴王,其母早逝,但凉国公蓝玉与其有紧密的姻亲关系,因此故意栽培朱雄英,将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他。此次明军攻占平壤时,便是此人指挥作战。”
  
  李成桂微微颔首,说道:“时无英雄,得以使竖子成名。”
  
  “王上,您.您准备怎么办?”李之兰问道。
  
  李成桂摆摆手,说道:“这支明军除了火炮,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可对抗,但确实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劲旅。”
  
  现在义兴亲军左卫虽然溃退了回来,但右卫还在开京,实力保存完好。
  
  而李芳远带到釜山的,只是十卫里的鹰扬、金吾、左右、神虎、兴威这五个卫,也就是五万人。
  
  高丽国内拢共二十多万的正规军,还不至于平壤一败,就没了翻盘的本钱。
  
  而这二十多万正规军里,开京以及周围的军队编制,就有十四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强干弱枝。
  
  其中义兴亲军左卫和右卫各三万人,共六万人,剩余的八卫都是万人的编制。
  
  现在开京内,还有义兴亲军右卫,加上备巡、千牛、监门三个卫。
  
  当然了,这三个卫,李成桂并非是完全掌控的,真到临战,会不会有临阵倒戈的事情,实在是不好说。
  
  而且其中不少士兵承平日久,一直戍卫在开京,根本就没打过什么仗,战斗力不算强。
  
  再加上必须留下一部分兵力弹压反对势力,李成桂真正还能用来机动的,就是义兴亲军左卫残部万余人,完整的三万义兴亲军右卫,以及战斗力较强的千牛卫,加起来五万人。
  
  这五万人,理论上抵御明军已经足够了。
  
  李成桂之所以不慌,是因为他对局势看的很清楚明军固然连战连捷,但此时,截止到明军占领平壤为止,明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这个强弩之末,指的不是明军无力再战,而是明军的补给线。
  
  或许明军可以硬撑着继续向南,但渡过了大同江以后,明军的补给线就会来到暂时的极限状态,到了那时候,如果不能取得大的进展,还是要缩回平壤。
  
  可平壤以北地区,粮食产量,都是不足以维持这种规模的明军过冬的。
  
  高丽国的确小,而且高丽国内的农田普遍很贫瘠,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壤,远比不了大明,但高丽在中南部的农业发展,却是丝毫不比大明差。
  
  只不过北部,就拉了胯了。
  
  所以,明军必须要从国内运粮食。
  
  而明军水师现在明显没有多余的运力,给这种体量的大军运粮。
  
  所以,大概率还是要走陆路,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损耗。
  
  明军国内的储备,撑过了这个冬天以后,还能撑多久呢?
  
  再加上李芳远对于釜山周围的进攻非常顺利,李成桂有信心,在一个月内,把那些由蒙古雇佣兵当主力的南线明军赶回济州岛。
  
  这样一来,就算是留一部分军队,也至少能有三万左右的机动部队调回来。
  
  再纠集各地的守备部队,以及非嫡系的机动部队,他到了明年开春的时候,就能集结一支十万人规模的大军。
  
  注意,这十万人,都是战兵。
  
  要是算上辅兵和民夫,那就要到小二十万人的规模了。
  
  按照惯例对外吹的时候翻一倍,再凑个吉利,直接四十万大军出来了。
  
  加上今年粮食收成还可以,李成桂有信心等他坠马伤势恢复以后,亲自指挥完成对明军的抗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