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御医 (第2/2页)
大理寺的赵寺卿患了风疾,腰脚不随,不能跪下和站起。
尚药局直长邱权,奉天子之命,去赵寺卿府上诊疗,针上窌二穴、环跳二穴、阳陵泉二穴、巨虚下廉二穴,用不了一会儿腰腿就恢复正常,能弯腰站起。”
一旁的宋绍元双眼微微睁大,“这么神奇?”
“那当然。”
微胖学子撇了撇嘴,小声抱怨道:“世人都说灸法比针法好,我看倒也未必。
能用针法治好,总要比艾灼强,起码不留疤痕。”
李昂听着微胖学子语气中的怨念,微微一笑,所谓针灸针灸,其实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指的是将针具,按照一定角度,刺入患者体内,通过捻传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
而灸法,则是以预制的灸柱或者灸草,在体表部位上进行烧灼、熏烫,因此也被称为艾灼。
尽管“针灸”的针在前,灸在后,
但在虞国,灸法的地位远远高于针法,以灸为主,针为辅,
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
有什么头疼脑热,除了喝药以外,都会进行艾灸,因此许多人身上都会有不怎么好看的灸瘢。
《备急千金要方》当中,灸法有510首,针疗法只有50首,
《千金翼方》当中,灸法有560首,针疗法只有90首。
这既是因为懂得针法的医师很少,也因为在虞人的普遍观念中,针法不如灸法。
由虞国初年的名相王珪之孙,王焘,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外台秘要》当中,甚至直言“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
李昂对于针灸法没什么太大的恶意,
不过他很清楚,针灸法之所以能在民间如此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虞国缺医少药的现实问题——
越是偏远,越是贫困落后、缺医少药的地区,民众就越容易被迫用各种方式进行自救。
简单廉价的针灸法(特别是易于操作、不容易死人的灸法),无疑解决燃眉之急的唯一选项。
“看上去治好了?”
李昂扫了眼行走正常的雍宏忠,朝宋绍元摆了摆手,“那宋大哥我先走了。”
“哦,麻烦日升你了...”
宋绍元正在说话,就听到周围人群又是一阵急呼——雍宏忠本来一脸欣喜地准备弯腰放下裤腿,结果刚弯下腰,整个人就不受控制地朝地上摔倒。
尽管被那位御医之女邱枫急忙扶起、放在椅子上,但雍宏忠还是低垂眼帘,陷入眩晕。
“怎么回事?”
一位华服少女施施然走出人群,皱着眉头对邱枫说道:“怎么又晕了?”
邱枫明显有些紧张,差点咬到舌头,“禀告郡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之穴位,是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表、清头明目之功。
应该再往风池穴施两针,同时进行艾灸,就没事了。”
郡主?
周围人群一片哗然,李昂旁边的那位微胖学子更是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位华服少女,嘴唇微微颤动。
听到郡主二字的李昂眼皮微跳,却来不及多想——邱枫已经从她的药箱里取出艾草编织成的灸柱,正要放在蜡烛上点燃,然后用来放在雍宏忠的身上烧灼。
“等一下,”
艾灸会造成疼痛与可能致命的伤口感染,李昂不得不前踏一步,朗声道:“让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