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第1/2页)
蒙恬道:“这徐庶也是一忠孝之人,可惜其母被曹操捉住,忠孝难得两全。徐庶到了曹营后,当不会多为曹操出力!”
李念笑道:“根据历史记载推测,徐庶到了曹营后,应当没咋为曹操出谋划策。”
“太和二年,诸葛丞相率军北伐时,听闻徐庶和石韬官职不太高,曾感叹:‘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石韬也是诸葛丞相之友,曾与诸葛丞相、徐庶、孟建一同游学,诸葛丞相曾评价三人之才:‘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反问诸葛丞相能至何位,丞相只笑而不言。”
蒙恬笑道:“‘笑而不言’已然在告诉他们,诸位之才能为一方大员治理地方,但他之才却能治理一国!”
尽管李念还未讲说这位诸葛丞相的功业,但从那些称号和后世人对其的崇仰已证明这位诸葛丞相确有其才。
李念笑道:“徐庶官职不太高,当是其在曹营时没尽心为曹魏出力。徐庶的事迹也被传扬到后世,其成为了孝子典范,留下了一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再说诸葛丞相,其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
“在其八岁那年,父诸葛珪因病去世,便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在诸葛玄死后,诸葛丞相躬耕于南阳。”
“此时诸葛丞相已有才名,只是知晓的人没那么多,也并未引起诸侯的重视。”
“当然,就算引来了其他诸侯重视,也没用,丞相是不会追随他们。”
听到此处,始皇道:“莫非诸葛孔明早已定下要追随刘备?”
李念笑道:“也不能说定下,而是以丞相的为人不会看得上其他诸侯,如魏武曹操虽雄才大略,却奸诈凶残、杀人如麻,且丞相对大汉有极大好感,丞相又怎会出山去辅佐曹操?”
“至于别的诸侯,也不比曹操好到哪去,只有刘备,身为汉室宗亲,又讲仁义,虽屡战屡败,却能矢志不渝。”
“如果刘备也达不到诸葛丞相心目中的主公要求,臣认为丞相可能一生都不会出山。”
所以说,昭烈帝既是丞相的天选,也是唯一,丞相同样是昭烈帝的天选,也是唯一,君臣相得才成就了这段历史佳话。
李念道:“在得了徐庶推荐后,刘备便专程去丞相的住处拜访,但不知是丞相有意试探,还是恰好真有事,刘备去了两次,都没见到丞相。”
“到了第三次,才终于得见丞相,但他们到的时候,丞相正在午睡,刘备也未惊动,一直在屋外站着,等到丞相自己醒来后,才受丞相邀请入内相谈。”
始皇笑道:“这应是诸葛孔明有意试探刘备,君择臣,臣亦择君,尤其是诸葛孔明这等大才,定会观刘备是否值他辅佐。”
李念道:“臣也是这般认为,刘备三次拜访,还在外等丞相睡醒,让同行的关羽、张飞都已不满,认为刘备受了折辱,若是某些诸侯只怕早已拂袖而去,或是强行将丞相捉走,但刘备不仅他不计较,还安抚了关张二人。”
当时,丞相可没有那么大的名气,而刘备就算落魄,也已是名满天下的刘皇叔,能大度容忍丞相,已算极其重视厚待。
“丞相醒后,将刘备请进茅庐,与刘备分析天下大势,为其制定发展策略,丞相与刘备的谈话内容被记录了下来,流传至后世,被称为《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这属于上学时要全文背诵的课文,当年背时没有多深的感触,只当作一个任务完成,现在回过头来,那是一段历史佳话的开始。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听完《隆中对》全文背诵后,始皇评价道:“将常有而帅不常有,一地之官常有而一国之官不常有,诸葛孔明便为谋国为帅之人。”
刘备先前之所以到处乱窜,一事无成,便在于他们这个集团没有头脑,没人为他们规划发展方向,不知道具体该朝哪发展,也不知道要达到什么目标,分几个阶段,因此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但丞相同皇叔这番交谈,让皇叔明确了他要走的道路,有了具体清晰的目标,不再迷茫。
从后世看,《隆中对》的策略好像就那样,不是很难啊,我上我也行,但上了真不一定行。
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透彻地看清天下大势,还要给出能实现的发展目标,不是啥人都能做到,尽管《隆中对》的战略目标有不少并未实现。
“这段皇叔三次拜访丞相的佳话也被传于后世,化为一个成语‘三顾茅庐’,为后人所铭记,那位大唐诗圣曾有《蜀相》写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也是一首上学时必背之诗,在李念背完后,始皇三人在心中默默品味了一遍,此诗不长,却浓缩了那位诸葛丞相的一生。
只是这个故事似乎并不完美,不是个好结局,那位诸葛丞相并没完成他的夙愿,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便是证明。
但直到死前,身为两朝老臣的那位还在为他的愿望领军征战,那时他的年龄应该已经不小了吧?
当真是忠臣义士!
可惜终究没能实现他的愿望,更改蜀汉的结局,最终魏蜀吴三家尽归于那晋。
不对,李念这小子不是说魏蜀吴三分天下,那最终统一天下的也当是三家之一,这晋是从哪冒出来的?
想到此处,发现华点的始皇问道:“那晋是何方势力?何人所立?为何不在魏蜀吴三家之列?”
李念一愣,始皇的思维咋突然跳到了这上面?
但他还是回答道:“晋是司马氏所建,司马氏原为曹魏之臣,但曹魏宗室衰弱,而司马氏逐渐势大,最终将曹魏取而代之,并将蜀和吴灭去,使天下重归一统。”
“说来,晋的奠基人司马懿和诸葛丞相正好在历史上相反,两者才智颇有相近处,可其他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