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黄裳(求月票!) (第2/2页)
走去堂中一看,却是杨戬正和一个身穿官袍,容貌清矍,留一抹薄须的男子在争论不停。
两人看他进来急忙行礼,清矍男子道:“下官黄裳,见过燕王千岁。”
赵倜上下打量黄裳,神宗元丰八年举进士第一,擅诗词,笃信道家,号演山先生。
十八年后,主持编撰大宋第三部道藏,万寿道藏,又名道经。
黄裳见赵倜目光有异,思忖道:“燕王千岁,适才杨都知与下官说战功之事,下官言讲不要战功,百姓安乐便好,杨都知说下官讥讽于他,下官不解,方才辩争起来。”
“你,好你个黄冕仲,还说自己不是恶人,此刻不就是恶人先告状吗!”杨戬闻言气道。
黄裳摇头:“治下出现贼寇,是下官治理不利,剿灭乃是本分,本就无功可言,要来何益?都给杨都知便是。”
杨戬指着黄裳道:“殿下看看,这是何等虎狼之词,说都给卑奴,卑奴揽那些战功就是陛下看了也不会相信,还说不恶,分明是诡谲心思,给卑奴使绊子呢。”
赵倜道:“不用争吵,如实上奏即可,功劳多少计算便知。”
黄裳道:“下官尊命。”
杨戬道:“卑奴听从殿下定夺。”
赵倜点头,坐去大案后面:“且说说战事吧,本王也好拟了奏折上报官家。”
一个多时辰后,赵倜听完战事过程,这次黄裳几乎将福建路四千五百军兵全部凑全,就算有老病的也想办法替补上去,然后使计分化明教教徒,把太叔定乾被杀的消息大肆宣扬,那些教徒听完人心惶惶,动摇崩溃。
随后开始围剿,福建路各处库房,几十年都没用过的弓弩,全部配发下去,一路往海边兜撵,过程之中再有不少直接投降,至到海滨时,只剩下不足二百人了。
明教左使则是被他使计派人假冒海客,骗上海船,然后射杀。
赵倜看黄裳道:“此事办得不错,利索不拖泥带水,奏折本王会如实书写,必然不能泯灭半分功绩。”
黄裳道:“下官虽不敢领功,但一切听从王驾做主。”
赵倜又瞅向杨戬:“杨都知的功劳也不可少,本王都会如实上报。”
杨戬道:“卑奴谢过殿下。”
随后叫两人离开,晚间黄裳安排宴席,吃完后赵倜将他唤去了后堂。
“冕仲不习武吗?”
黄裳摇头:“下官倒是好老庄之学,习武……并未想过。”
赵倜点头:“这次事了,估计陛下会调你进京当差,正好与冕仲聊聊道学。”
黄裳意外道:“殿下也喜此门?”
赵倜笑道:“京中这时风靡,但大多沽名钓誉之辈,冕仲去了正好杀杀威风。”
黄裳道:“下官惭愧,不敢在殿下面前卖弄,下官从未拜师,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赵倜微微一笑:“拜不拜师又能如何,悟性高超便已足够。”
翌日,赵倜将奏折交给杨戬,让其先行一步回京报捷。
再隔一天,赵倜点上兵马,北上往向江宁,这时事了,他想去江宁城外南唐山海观旧址看看。
进了江宁,盘桓一日,出城直奔山海观旧址所在。
这时天阴,似有雨来,凉风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