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自古公公好威名 (第2/2页)
但虽是此地不争,却适于蛰伏,有藏龙在渊之势。
先入邵武军州询问消息,军州此时兵丁几乎全部调走,都往东面支援福州。
接着马不停蹄赶去南剑州,同样与邵武军一般,乡兵都没留下一个,可见战况紧急。
又一日,进入福州境内,已感气氛不同,处处肃杀,这时黄裳已经得到赵倜令报,派人送信过来。
赵倜看罢信后道:“黄裳已将明教贼军往海滨包抄,只怕很快便要奏功。”
杨戬纳闷道:“殿下,这黄裳哪里来的许多人马,能兜得住贼军?”
赵倜道:“他用分化之策,又将明教教主身死消息宣扬,那些贼军大部分是寻常百姓,投降或者直接散掉了,只剩数百人随明教左使负隅顽抗。”
杨戬闻言面色微变,急迫之情浮于言表,赵倜看他一眼:“杨都知有何说法?”
杨戬立刻堆笑道:“卑奴能有什么说法,只是这黄裳也太不识趣,明知道殿下率军已经进入福建,还这般着急灭贼,岂不是……岂不是想独贪此功?”
赵倜微微一笑:“估计他是担心贼军下府占州,伤害百姓,官家震怒,下旨问罪,不过……”
杨戬眼巴眼望抬头,赵倜缓缓道:“不过现在可以派一支军马过去驰援,急行之下,应该还能赶上。”
杨戬急忙道:“殿下,卑奴愿领命带军,前往与殿下建功。”
童贯在旁闻言脸色黑了黑,心中暗骂,前几日你不是还说只要端茶倒水,牵马坠蹬吗?此刻又要领兵打仗了!
赵倜道:“官家既然派你过来,总不好空手而归,似官家担心无用,算有遗漏一般,你便领两千兵前往吧。”
杨戬大喜,急忙行礼:“卑奴这便带兵平贼,必不负殿下重望。”说罢出门匆匆而去。
这时军马放缓,两日之后进入福州,赵倜直奔知州衙门。
一般地方官员若非得到赐宅,或者家中原本有钱能够建房租房,大多便直接住在官廨,黄裳便是住在衙中。
知州衙门后面叫黄裳盖了一堵墙,装扇木门,家人都在墙那边生活,平日不允许过到前面,以免掺合公务,滋生是非,他处理事情则从木门过来,只要不用,就叫人把门上锁,家人出去外处,则走后方小门。
不过墙这侧也有屋舍,赵倜住下,每日观看战报,等待战事结束。
这天他坐在院中乘凉,阿朱煮了茶水放在树下石桌,就听墙那边传来“嘿嘿呀呀”声音,接着有破空动静“嗖嗖”响个不停。
他望去道:“谁在那侧?”
墙那边声音陡然而止,片刻后悉悉索索,爬上个垂髫小童,手执一柄似剑木条,大眼睛好奇瞅向赵倜。
赵倜见他穿着绸衫,工整干净,猜是黄裳之子,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童并不怕生,晃晃手中剑状木条,道:“我叫不败。”